- 诺曼底登陆,盟军集结288万大军最后伤亡
- 驱逐舰雷暴
- 冒险岛所有攻击技能
- 美军为啥不顾大家的反对从叙北部继续撤离
- 二战德军闪电突袭苏联,苏联为何没有做出应
- 二战中德军是如何进行野战防空的
- 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
诺曼底登陆,盟军集结288万大军最后伤亡
诺曼底登陆是二战中由盟军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战役,代号为“霸王行动”。通过这次行动,盟军运送了近三百万士兵穿越英吉利海峡,正式开辟了西线战场。这场行动也是目前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海上登陆作战。
到今天,诺曼底登陆被改编成了多部影视作品,而其中登陆首日的D-DAY更是备受青睐。在众多的影视作品中,“惨烈”成为了人们对诺曼底登陆的第一印象。那么,盟军在诺曼底战役期间总共投入了近300万兵力,最终到底伤亡了多少士兵呢?
(诺曼底登陆)
早在1942年,盟军就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理念上达成了共识。在经过两年多的筹划后,“霸王行动”才正式被实施。
从地理因素来看,盟军要穿过英吉利海峡从法国登陆,只有两个比较适合的登陆点。第一个登陆点是加来。历来英国人从海路前往法国,基本都是选择在加来登陆。而德军对这一点也早有防备,他们早早地在加来安排了重兵驻守,盟军想从正面登陆难度极高。
第二个登陆地点是诺曼底。德国同样安排了不少驻守。
为了减少德军在诺曼底的防御力量,盟军搞出了一个假的第一集团军群,将巴顿任命为司令。巴顿向各部队下令,随时做好向加来进发的准备。甚至他们还故意让德军截获了己方电报,营造出了重点进攻加来的态势。
德国在截取情报后果然中计,他们迅速将诺曼底的主要部队调向加来。一时间加来坚不可破,而诺曼底则防御空虚。
1944年6月6日,盟军17万先头部队率先向诺曼底进发。德军在发现敌情后,迅速对抢滩士兵展开阻击,抢滩登陆战由此爆发。
(抢滩登陆战)
抢滩登陆战,历来被多数人认为是诺曼底战役中最惨烈的战斗。但从实际伤亡人数来说,却并不见得有多惨烈。
盟军的战斗主要在五个海滩进行。其中剑滩伤亡了600多人,金滩伤亡400多人,犹太海滩伤亡200人,朱诺海滩伤亡1200人。而以美军为主最血腥的奥哈马海滩,其总伤亡人数也只有4000人。
当然,一场战役造成数千人的伤亡,确实可以算得上惨烈。但相比于一战索姆河战役英军一天超过6万人的死伤,抢滩登陆战就显得平淡了许多。甚至于比起二战东线战场中上百万死伤,苏军士兵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3分钟的斯大林格勒巷战来说,抢滩登陆战也逊色了不少。
实际上,诺曼底战役真正惨烈的,其实是登陆之后的地面推进战。
抢滩登陆胜利后,盟军大部队陆陆续续抵达战场。而在经过最初的被动后,德军指挥部也已经完全回过神来。他们迅速将加来的部队调到了战场,甚至有少量苏德战场上的也开始回援。
(德军装甲部队)
由于盟军并未在登陆第一时间拿下卡昂和瑟堡,德国援军便围绕着这两个点同盟军展开了激战。在卡昂战役中,德国党卫军第12装甲师在左右两翼对盟军发起了拼死反击。盟军在经过一番苦战后勉强击退德军的进攻。第二天,德军5个装甲师大军集结,又对盟军阵地发起反击。
在短短几天之内,德军和盟军交替占据主动,前线阵地也多次易主。双方均遭受了大规模的伤亡,卡昂战役的惨烈程度远非抢滩登陆战可比。
事实上,德军的空军力量大多数在苏德战场上,这就使得盟军始终在西线战场占据着制空权。
到7月初,盟军已经有100多万部队抵达战场,而德军的支援却差上了一大截。随着人数优势的逐渐体现,盟军开始慢慢向前推进。
不过,德军的装甲部队无愧于世界最强。在面对数倍于自身的盟军时,德军部队依然能够发挥出强大的战斗力,拖慢盟军前进的步伐。比如蒙哥马利带领的英国,愣是在激战半个月,付出了一万多死伤的代价后,才勉强向前推进了10公里。
就连装备精良的美军,也基本上要在死伤近万人之后,才能向前推进一小段距离。直到7月10日拿下卡昂之后,盟军才凭借着制空权和人员补充的双重优势,慢慢占据了战场的主动权。
到8月底解放巴黎时,盟军总共伤亡了13万人。其中主要的伤亡都是在地面推进战中出现。尽管这一数据看起来似乎不大,但德军能在各方面全面劣势的情况下,在两个多月中造成如此杀伤,其战斗力确实令人震惊。
(参考资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等)
驱逐舰雷暴
这两个东西就不应该拿出来比啊
雷暴和克莱贝尔这两艘船的定位完全不同,是完全不同,一点相同的地方都没有
直接拎出来对比是没法比的,因为差的实在太远了
不都是X级驱逐舰么?有那么大差别么?
有,当然有,这两艘船的差别几乎可以说是两种不一样的船了,因为从整体属性和玩法上来说,克莱贝尔更像是一艘轻型巡洋舰,雷暴则正常的多
稍微研究一下数据就会发现,法系驱逐舰整体风格都偏向轻巡,由于没有发烟机,主炮口径大,装填相对慢,跑得又快,隐蔽又差
因此法系驱逐舰没办法像常规的驱逐舰一样,以点亮对面(开视野)和雷击为主要玩法,甚至由于没有发烟机,拉烟开炮这件事都和他们无关
所以,看了一圈,发现法驱的终极玩法是控制在主炮组最大射程左右,以开炮打对面为主要玩法,而他们打击的目标往往是战列舰这种相对笨重并且不好反制驱逐舰的目标
当然,情况允许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用用鱼雷的
不过雷暴就完全,完完全全是另一种玩法了
雷暴的隐蔽尚可,主炮组属性适中,相较于同系的另一艘X级DD来说,雷暴的主炮其实弱了不少,鱼雷属性也是适中,但雷暴拥有一组相当庞大的消耗品,以及定位相似的驱逐舰中可以说非常好的机动性
因此雷暴的玩法和游戏里大部分常规性驱逐舰的玩法相似,开视野,适当的时候雷击对手,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开炮,不过大部分时候开炮的目的还是DD狗斗
所以你说雷暴强还是克莱贝尔强,这还真没法回答
因为这两艘船就不是一样的东西,如果你问雷暴和Z-52谁强,雷暴和基林谁强,我倒还能做一下对比
不过姑且还是在整体属性上做一下对比吧
生存性
克莱贝尔裸血量21900雷暴裸血量20900差的不是很大,一千的差异基本可以无视,而且X级DD几乎必点生存专家,加的血量也是一样多的
但血量差不多比代表被打到的时候效果也差不多,因为法驱的生命池分布较为特殊,这一点在分线上看得很清楚因此即使HP差不多,被击中后的效果还是有差别的,克莱贝尔无疑比雷暴更能抗,如果只是单看生命值的话
主炮
克莱贝尔使用1934型 139MM 五十倍径主炮,乍一看这个主炮和九级的莫加多尔是一样的,但实际上莫加多尔的倍径为55,克莱贝尔只有50(为什么炮管反而变短了)
如果单论驱逐舰的主炮属性,这一门炮无疑可以说是前三级别,单发HE全伤2000,点火率10%,单发AP全伤2700,并且出膛速度也不错,整体手感也很好,硬要说有啥问题的话就是这个装填太慢了点,不过在DD对拼中法驱有主炮组装填助推器可以用,因此瞬间爆发伤害极高
此外这门炮并非高平两用炮(法国人155的高平了,驱逐炮的139居然不弄高平炮)所以克莱贝尔是没有外圈防空的
雷暴使用的是SM-2-1(这是SM-5-1,装备在米哈伊尔·库图佐夫号轻型巡洋舰上,不过同属于一个架构的产物,这个的口径是100)
这门炮可以看做是隔壁的B-2-U的弱化版(塔什干的B-2LM,B-2-U这门炮实际上并没能造出来,游戏里的那个只是充分发挥了一下的结果)
雷暴的主炮相较于克莱贝尔的炮,HE全伤有明显的下降,只有1800的全伤,不过相对的,雷暴的射速明显要比克莱贝尔快,但如果是DD狗斗的情况下,克莱贝尔不但拥有投射量的优势(8对6)并且在启动主炮组装填助推器之后,可以把射速压倒3.5秒,比雷暴还快,因此雷暴在主炮上是吃不到什么便宜的
不过雷暴的主炮还是继承了苏系主炮一贯的优秀属性,虽然不如法系炮那么极端,但整体属性依旧很不错,特别是这个950的出膛速度,使得其近距离交战的主炮手感很很好,即使是稍远距离也依旧能很好的掌控
此外克莱贝尔的主炮炮弹比雷暴的明显重一点,由于口径有差异因此也不是很奇怪,更重的炮弹有助于动能的保留,特别是对远距离AP穿深影响较大
鱼雷
克莱贝尔的鱼雷布置为四座三联装,分别布置在舰体两侧,拥有还不错的射界,但由于鱼雷射程的制约,导致这个鱼雷能发挥作用的时候并不是很多
此外,伤害方面也比较堪忧,一万八的伤害在X级鱼雷中并不算非常高,不过这个雷拥有77秒的短装填和75节的高航速,如果射程够摸到人的话还是可以让对面喝一壶的
雷暴的鱼雷布置为两座五连装,布置在舰体中部,射界一般,射程为10KM,实际上也不咋地,在X级鱼雷中算是偏短的
并且这个雷的伤害也比较堪忧,只有14600的全伤,比克莱贝尔的雷还低,不过射程远一点算是弥补了一定的问题,鱼雷航速为65节,还算可以,但算不上很好,只能说是中等水平
不过苏系驱逐舰一直都不是靠鱼雷吃饭的,即使是雷暴线,鱼雷也只是辅助而已
另外这上面还有一个数据没有注明,克莱贝尔的鱼雷点亮距离为1.8KM,雷暴的为1.4KM,雷暴的雷隐蔽更好,更不容易被点亮,但考虑到雷暴的雷航速比克莱贝尔的雷少了十节,留给对手的反应时间不会差的太多
防空
讲个笑话法驱有防空克莱贝尔只有船体上的四座双联装57炮作为中圈防空,秒伤为210,还算可以
但由于没有外圈防空,航母想投你你是完全防不住的,只能靠强大的机动性和血量分布来硬抗,一身正气就完事了,就赌你打不死我
雷暴的防空虽然比不上那几个X级的防空爹(比如哈兰)但打打你克莱贝尔还是绰绰有余的
虽然雷暴的秒伤并不是很高,但依靠着有外圈防空炮,并且有单独的AA消耗品,防空能力可以说是完胜克莱贝尔,并且再不济,我还能拉烟躲一躲,不用像克莱贝尔一样靠一身正气去硬吃伤害
机动性
法驱都是怪物,八级开始引擎增压提速百分之20,一键上天了解一下,50节 的航速闪电漂移,法驱的公海跳舞也是靠这个机动性撑出来的
雷暴的机动性就要弱一些,别说和法驱比,就算是隔壁的哈巴罗夫斯克也没法比,并且一般的引擎增压只能加速百分之8,机动性就弱了一截,当然转弯半径还是有点小优势的
隐蔽
超模身材的代价就是隐蔽差,和哈巴罗夫斯克一个等级了,懂的都懂
雷暴就好得多了,毕竟这条线主打的风格就是和隔壁哈巴罗夫斯克不一样的隐蔽高的常规型驱逐舰玩法
SO?
克莱贝尔的身材看上去倒的确是很好,在大部分属性上看上去都比雷暴要好,即使是鱼雷和防空这样明显的弱势项目,实际上也没有差的太多,鱼雷除了射程短了两公里以外,其他属性甚至比雷暴还要好,防空方面则是雷暴不开AA的话,中圈秒伤还比不过克莱贝尔
但一个消耗品以及一个隐蔽的差异,导致这两艘船完全没法比
先看看克莱贝尔的消耗品,常规的损管,法系特色主炮组装填助推器,再加上超级引擎增压
配合上超模的主炮属性,摆明了就让你去玩炮击的
再看看雷暴常规的损管,常规的发烟机,独占一个格子的AA,不是那么常规的维修小组,常规的引擎增压
雷暴赖以生存的实际上并不是船本身的属性,而是这庞大的消耗品
发烟机的存在使得她可以像一般的DD那样,不论是拉烟占点还是拉烟洗人,亦或是在危险的时候自保,都没问题
AA的存在使得其本身不算特别亮眼的防空变得十分具有威胁,一般的航母都不太会考虑来干你
维修小组更是救命神器,这玩意的存在让雷暴在同级中对炮不怕大部分对手,除了那些炮击能力实在太强(春云:高投射量高射速,克莱贝尔:高伤高点火率瞬间爆发强,哈巴罗夫斯克:雷暴的炮就是弱化版的B-2-U,带B-2-U的哈巴罗夫斯克当然不怕和雷暴对炮,哈兰:射速快,伤害高,关键是人家也有大保健)的对手,其他人和雷暴对炮一般是占不到什么很大的便宜的,再不济打不过我也能跑啊,大保健在手奶一口再回来继续搞好了
至于这个引擎增压,太常规了实在不好说啥
因此
雷暴和克莱贝尔完全是两艘定位完全不同的船,这就像你拿WOT里超征和5A比,一个防守型一个进攻性,怎么比?你就算拿老鼠和五重去比都没啥问题,毕竟都是超重型
雷暴和克莱贝尔的区别就像是上面提到的这样,完全不是一个领域的东西,没啥好比的。克莱贝尔要比也只能和春云、哈巴罗夫斯克这样的去比,和春云比都有点勉强了
对了,现版本的法驱十分憨批不建议玩,个人娱乐是没啥问题,但很难说会玩的很舒服
以上!~
我是响宝宝改二甲,专精战舰世界的头条原创作者~
有问题请提问我将尽量作答
冒险岛所有攻击技能
冒险岛新手技能
美军为啥不顾大家的反对从叙北部继续撤离
美国从北部撤军,除了库尔德人非常反对外,还会有谁持反对态度呢?所以,说“大家”都反对美国这么干是没什么依据的。库尔德人实力不济,美国决定的事它无力阻挡,再反对也无济于事。
内战的时候,美国出兵人数不多,主要依靠支持反武装搅乱,以便从中渔利。其中,库尔德武装就是美国支持的主要对象之一。
在美国支持鼓动下,库尔德武装没少干和对抗的事,他们曾多次袭击军,打死打伤多人,牢牢占据着幼发拉底河东岸水草丰美、这个国家最主要的石油产出地区。库尔德人还配合美国对的石油禁运,拒绝为提供石油,导致叙军因缺乏能源而无常执行战斗任务,对反武装的进攻也因此大为受阻。
美国对库尔德人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前期给予他们很多支持,这让库尔德人误以为美国真心要帮他们建国,所以库尔德人长期视美国为救世主。
殊不知,美国一直就没有支持库尔德人建国的打算,他们只是把库尔德人当做攻击、瓦解这个国家的工具。
当俄罗斯强势介入后,美国肢解、控制的企图慢慢落空,库尔德人也越来越失去利用价值,美国因此对库尔德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小。
随着土耳其和俄罗斯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直在想着如何挑拨离间它们的关系。最后,美国决定抛弃库尔德人,把他们给土耳其去收拾。美国这一招够损的,这既可以利用土耳其人来破坏俄罗斯在的既得利益,让俄土双方重新产生矛盾和纠纷,最好二者能互掐,在达到离间二者关系的同时,也让继续保持混乱和动荡。至于库尔德人,在美国人眼里根本算不了什么。特朗普就公开说:我们又不欠库尔德人什么,美国打算怎么做,还要库尔德人同意吗?
美国的这一奸计果然得逞,土耳其在美军从北部撤离后,马上对库尔德人实施了军事打击。对于这样的结局,普京很无奈,他只能发出希望所有外国都必须撤出的呼吁。看来,美国布下的这个局,让普京都感到为难、不好办。
由于多方势力都不甘心退出,要想实现真正的和平,真的尚需时日!
二战德军闪电突袭苏联,苏联为何没有做出应
苏德战争爆发初期,面对着德军的突然进攻,苏军在惊慌失措之中,遭遇了惨重的损失,西部工业区几乎全部丢失,上百万被俘虏或歼灭,若不是苏联辽阔的疆域、丰富的资源以及人口,苏德战争最后的结局会怎样真的很难说。
苏德战争爆发
苏联在当时拥有人数众多的,并且在武器装备上也并不是很差,不过却没有做出应有的防范。总的来说,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德军的准备工作做的确实很好,相关的宣传工作非常到位,成功的迷惑了苏联高层领导,并且德军战斗经验丰富,武器装备相对先进。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苏联领导层误判时局,没有及时的进行备战,造成了被动,相应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开战之后的众多指挥失误加剧了战争初期的惨败。
对于德军来说,苏德战争前的准备工作是相当充足的。虽然最终没有成功,但是并不能因为最后的失败就否认了战争前的一系列准备。
首先,德军为了突袭苏联足足准备了一年的时间,无论是战术思想,还是物资的准备,还是兵力的安排,都是十分充足的。巴巴罗萨计划
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从1940年6月法国战役结束之后就开始了,直到1941年6月,足足准备了1年的时间。在苏德战争爆发时,德国集结了550万,近4000辆坦克,5000架飞机,这中间多半都是从西线战场上轮换到东线的老兵,经验丰富,战力强悍。配备相对先进的武器,短时间内,德军确实对苏军形成了压倒性的优势。
其次,为了迷惑苏联领导层,德军的欺骗工作做的很好。
德军在法国战役结束后的一年多时间里,通过不断的制造假消息,故意放出各种烟雾弹,迷惑的苏联高层晕头转向,分不清东南西北。
登陆英国的海狮计划
德军故意放出消息,说自己即将进攻英国本土。向东部调兵是为了轮换去进攻英国,并且在里大量配置会说英语的士兵,一系列手段之后,大量的经验丰富的老兵被轮换到东部地区,基本完成准备。
最后,开战初期,德军经验丰富,战术占有优势。
苏德战争爆发前,德军的主力已经在战场上摸爬滚打了一年多的时间,从入侵波兰到征服北欧,从逼降法国到征服巴尔干,德军已经连续战斗了近两年的时间。所向披靡的德军不仅士气高昂,经验也更加丰富。相比只能在军事演习里获得经验的苏军来说,德军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机械化的德国
同时,德军在战术上也优势明显,闪电战战术给苏联的突然打击,造成了很大的麻烦,苏军的飞机还没有起飞就被炸毁在飞机跑道与机库中,坦克甚至还没来得及加油就被缴获了。在短时间内混乱不堪,完全没有还手之力。
反观苏联方面,因为自身的一系列混乱的举措,给国民带来了惨重的损失,也差点点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首先,苏联高层始终不肯相信德国会在结束英国战役前攻击苏联。
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高层坚持认为德国人会吸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教训,会避免两线作战,所以在英国被解决之前,不会主动向苏联发动进攻。一战中德、奥的两线作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与奥匈帝国苦于两线作战,始终无法集中兵力打垮任何一边,而海上又无法突破英国的封锁,最终苦苦支撑了四年还是失败告终。斯大林坚信德国不会重蹈覆辙,何况在二战之初,德国和苏联的关系确实很好,双方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对苏联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甚至把很多刚刚研发出来的最先进的技术提供给了苏联,苏联没有理由不相信德国和苏联的友谊还会继续维持下去。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与此同时,苏联高层之所以坚信德国不会在解决英国之前主动进攻苏联,也是源于对苏联战斗力的过高估计。当然了,苏联红军的战斗力确实很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斯大林也确实小看了德国的战斗力和的胃口。
其次,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通过“东方战线”,进行了一些准备。
东方战线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以西部国防安全为理由,陆续侵占了芬兰,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罗马尼亚,波兰等国的大量土地,将国境线向西推进了300到400公里,并且在国境线附近修筑了大量的堡垒与防御工事。
但是,这些新占领的土地没有及时消化,建立起来的军事据点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事实证明,“东方战线”对于苏联的西部防御并没有起到太多的作用,相反,对苏联自身的国际形象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欢迎”德军到来的苏联民众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到来时,这些占领区的一些民众不仅不抵抗德军,反而夹道欢迎德军的到来,这些并非全是德军的虚假宣传,而是客观存在。
第三,大清洗运动让苏联丧失了大量的优秀指战员。
开始于1934年的大清洗运动,不仅使苏联损失了大量的各行各业中的精英,更是损失了大量的优秀指战员。同时,由于大清洗运动的影响,苏联的战斗力是否受到影响不评价太多,但是指挥官对上级的绝対服从是明显增强了。大量的将领更多的执行命令,而不立足眼下冷静的思考,致使德国即将进攻苏联之前,苏军几乎没有任何准备。佐尔格
苏军并非没有获取德国入侵苏联的情报,事实上,在开战之前,苏联安插在日本的间谍佐尔格就获取了德国即将入侵苏联的计划,多次告知苏联军方,要做好准备。但是斯大林始终不肯相信德军会入侵苏联,下面的指挥官也基本上没有备战。
最后,开战之后,斯大林的一些错误指挥,致使形势更加恶化。
苏德战争爆发后,面对着德军的闪电袭击,苏联前线的被大量分割包围,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斯大林在连德军具体方位和数字都不知道的情况下,严令。大量的苏军在德军主力都不知道在哪的情况下进行,虽然一定程度上迟滞了德军的进攻,给后方的防御工事修建提供了宝贵的时间,但是也逼迫着大量的苏军性的进攻,最后多数被歼灭或者俘虏。可以说,如果不是苏联人力资源丰富,这样的损失或许是致命的。
苏军攻克柏林
综上所述,由于德国和苏联两方面的原因,致使苏军在开战之初,几乎没有应有的防范,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当然,德军毕竟是侵略者,而苏联也确实太地大物博,人口充足,所以苏德战争最终还是以苏联的胜利结束。
(相关图片来源于网络,徽南城意头条号,谈历史地理,说人文教育,看社会百态,聊地方发展,喜欢小编文章的朋友欢迎点赞与关注!)
二战中德军是如何进行野战防空的
德军在二战时期野战防空,个人觉得并不强大,主要原因是东线半数时间德国空军掌握着制空权,苏空军这段时间内包括对地支援都没有对德战术达成起到大的影响。43年后期~44年中期,苏军空军逐渐崛起,这段时间也没有能力严重影响德陆军的战术目标的达成。此后苏空军开始一统天空,德空军在东线已无力争夺,陆军防空基本靠20、37、88mm高炮即部队配置的放空营、连承担(相对于苏军,德军的各种高炮数量还是较多的),但对于铺天盖地的苏军飞机,已力不从心了,此时的苏空军已完全有能力影响德军的整个战役进程了。如:德中央集团军群的覆灭,某种程度上讲就是苏空军压倒性优势的前提下取得的胜利(如112步兵师的快速覆灭)。西线就不能谈了,……(不足望探讨)
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
基辅战役70万苏军如何被围?莫德尔凭什么成为“扎紧口袋”的人?二战苏德战争,如果用时势造英雄的话讲,莫德尔是不二人选。而发生在1941年9月份的基辅围歼战,又为莫德尔成为一名优秀的防御战专家打下了基础。让人奇怪的是,在这场战役中莫德尔给人们的印象是能攻善战的主攻将领,可他的成名历史却是在莫斯科战役后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从一定程度上讲,莫德尔在二战中的作战经历,也从另一侧面体现了德军闪击战从胜利走向灭亡的过程。
与古德里安隆美尔和曼施坦因三驾马车相比,莫德尔的成长似乎与他们差了一个档次,但又是后起之秀,原因就在于这三人职务晋升得快。实际上,莫德尔也参加过一战,还在德军总参谋部当过训练局参谋,算得上对闪击战来龙去脉最清楚的人。而在这四人当中,也只有莫德尔参加完了德国发动二战的整个过程,1945年4月21日他走向森林向自己开枪时,距离德国投降只差了半个月。
当发动二战时,莫德尔还在底层努力,闪击波兰时,他是第4军参谋长,进攻法国时他是第16军参谋长,虽然很敬业,但都是给别人出谋划策,所以在这一时期他不显山不露水,直到1940年11月得到新的任命,当上了第3装甲师师长,成为进攻苏联的第2装甲集群第24装甲军其中一部分。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第3装甲师在古德里安指挥下与第3装甲集群南北夹击,一周占领明斯克,一月拿下斯摩棱斯克,虽然莫德尔的部队和坦克损失严重,但战果却是辉煌的,到8月上旬,中央集团军群司令博克元帅和古德里安霍特两个装甲指挥官,已经在为占领莫斯科摩拳擦掌了。
但由于南线战场出现了一个有利战机,决定暂缓进攻莫斯科,命第2装甲集群增援基辅,第3装甲集群北上增援格勒,准备先打两头然后再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8月24日,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开始南下,莫德尔的第3装甲师成为前锋。
说到这儿,问题就来了,战后人们在总结基辅围歼战时,把莫德尔第3装甲师在9月13日率先与第一装甲集群的汇合,作为基辅包围圈合拢的标志件。那么,从莫德尔8月24日开始南下,到9月13日这20天时间里,第3装甲师都做了些什么呢?
原来,7月底当南方集团军群准备对西南方面军展开合围时,苏军总参谋长朱可夫已经敏锐地感到守住基辅风险太大,他建议斯大林应该撤出基辅把重点放在中线莫斯科防御上面。但他的建议迅即被否决,并解除了他的职务下放到预备方面军当司令员。
有些人疑问,斯大林这么做真的是不知道基辅80万苏军有危险吗?实际上,作为经历过内战和十月革命的老指挥员,斯大林当然知道失去西南方面军意味着什么,何况还有西方面军遭遇的重大损失有前车之鉴。但他心里还是有另外一番打算的。
由于战前苏军将最精锐的打击力量都部署在南线乌克兰方向,斯大林认为德军进攻苏联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和补给问题,而乌克兰不仅是苏联的粮仓还是战略资源的集散地,所以,他将有指挥经验的老将布琼尼元帅派到了这里坐阵,还把格勒军区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派到基辅接替了朱可夫的司令员一职。
不仅如此,当德军暂缓中路进攻而将重点放在南北两头以后,苏军也及时调整了战术。8月13日,苏军专门组建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目的就是阻止中央集团军群援兵,而当古德里安8月下旬指挥第2装甲集群南下时,斯大林又同时询问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叶廖缅科和基辅守军指挥官基尔波诺斯,能否阻拦住德军的装甲围攻,得到他俩肯定的回答后,斯大林才放心忙于莫斯科和格勒战场防御的事情。
但古德里安在南下进攻时,耍了个心眼,用一部分装甲部队吸引布良斯克方面军的注意力,而将主要兵力迂回南下,当莫德尔第3装甲师突破叶廖缅科的阻击线后,斯大林第二次询问布良斯克方面军为什么没有阻挡住古德里南下大军,可叶廖缅科坚定地认为他完成了阻击任务,第2装甲集群仍然在与他作战。而当斯大林再次询问基辅苏军能否守住时,基尔波诺斯也回答没有问题。
客观上讲,从8月23日到9月13日这二十天里,苏军是有两次脱险机会,但当时苏军的通信系统已经被破坏,无论是叶廖缅科还是基尔波诺斯都没有完全掌握战面的危险形势,这期间他们也确实对德军展开了顽强的阻击,莫德尔13日与第1装甲集群合拢包围圈时,他的装甲师只剩下30多辆坦克,到14日只剩下10多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说明西南方面军对他的阻击也是惨烈的。
那么,这里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既然莫德尔手上只剩下这么点兵力和坦克,苏军展开一次反击不就可以将他撵出包围圈吗?实际上,就是这两天不到的时间里,苏军在指挥和组织撤退问题上犯了严重的错误,前线指挥员在打与撤的问题上意志不坚决,加上古德里安的援兵迅速赶到,仅仅十天时间,基辅围歼战结束,苏军损失66.5万人。
基辅围歼战为莫德尔晋升第41装甲军军长打下了基础,此后他参与了莫斯科战役,并在1942年的勒热夫-瑟乔夫卡战役中打出了名气,尤其是在朱可夫发动的“火星行动”中让苏军损失巨大,赢得了“防御大师”的美名。
从上面分析看出,莫德尔之所以能成为扎紧基辅包围圈口袋的人,是与苏军两个方面军的阻击有很大关系。这种合围很大程度上是一次心理和指挥水平的较量,莫德尔只剩下10辆坦克和不到一个团的兵力仍然不计成本的进攻,而苏军还有几十万兵力却当了俘虏,这本身就说明了一些问题。